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宋本茶经·宋本酒经
宋本茶经·宋本酒经(全一册)
编著者:(唐) 陸羽 撰; (宋)朱肱 撰
定价:¥20.00
ISBN:978-7-5013-6667-5
出版时间:2019-06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所属分类:影印-综合文献
内容简介
《茶经》宋刻本,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全书三卷,十章,分别叙述了茶的起源、形态、种类以及栽培方法;茶叶的采摘和用具;茶叶的煎煮和饮用;茶叶的掌故和功效;茶的产地和优劣等,此本从钤印和题跋上看,历经五家后入四川省图书馆。
《酒经》宋刻本,全书三卷,分别叙述了酒的起源、掌故,酿酒工艺的发展流变;酒曲的分类及制法;酿酒的工艺流程和各类酒的酿造方法等。所述酿酒工艺与近代黄酒的酿造水平接近。此本从钤印和题跋上看,知其历经明清藏书名家递藏,后入国家图书馆。
作者简介
陆羽(733—804),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号竟陵子、东冈子、茶山御史。《新唐书·隐逸传》有传,《文苑英华》收录其二十九岁时作《陆文学自传》,《因话录》等亦记其事迹。
朱肱,字翼中,又作亦中,自号无求子,宋浙江吴兴(今湖州)人。主要事迹见李保《续北山酒经序》。
其他亮点
本书为《国学基本典籍丛刊》之一种,为了更好体现原本的效果,兼顾读者阅读体验,本书正文用70克黄胶、保留真灰印刷。数百年来底本流传的沧桑痕迹,藏书家印章、题跋等,均真实可见,层次分明。
本书装帧风格保持丛书的一致性,简单大方。定价低廉,使更多读者能够一睹善本风采。版心设计在遵照丛书编辑标准的基础上,做了适当调整,更加美观。页码用汉字置于书口下方,与底色对齐,这都是细节用心之处。在书前加入底本原书的收藏单位和板框尺寸,便于读者了解和著录相关信息。虽然是平装书,但仍然采用锁线胶订,利于长时间的保存,满足部分读者的长期收藏愿望。
内页欣赏
序言
茶经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见,“茶”已经深深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了。又有以“琴棋书画诗酒花”与其联对,概括文人雅事,说明“酒”是传统文化中“茶”以外的重要饮品,正所谓“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可以说“酒文化”与“茶文化”都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册“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就选录了最具代表性的陆羽《茶经》和朱肱《酒经》。说来也巧,两部书的作者都与湖州有关,朱肱是湖州人,而陆羽也曾长期客居湖州。
《茶经》作者陆羽(七三三—约八〇四),号竟陵子、东冈子、茶山御史,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新唐书·隐逸传》有传,《文苑英华》收录其二十九岁时作《陆文学自传》,《因话录》等亦记其事迹。相传陆羽为弃儿,由僧人收养,从僧人俗姓陆,字鸿渐;一说卜筮,从《易·渐卦·爻辞》“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得姓名。又名疾,字季疵。少年时离开寺院,成为优伶,后受竟陵太守李齐物赏识,于火门山从邹夫子学,遂与士大夫交游。年长后游历各地,避安史之乱,曾居余杭苧山,号桑苧翁,又隐居苕溪、吴兴,撰述《茶经》。陆羽交游极广,僧皎然、颜真卿、张志和、刘长卿、戴叔伦、权德舆、吴筠、孟郊以至女诗人李季兰等多有赠陆诗文,他与皎然更是莫逆之交。后诏拜太子文学、太常寺太祝,皆不就职,后世称呼为陆文学、陆太祝。陆羽一生著述颇多,但流传下来的只有这部《茶经》,也因此被誉为“茶圣”。《全唐诗》收录陆羽诗两首,录其中一首《会稽小东山》以见其文采:“月色寒潮入剡溪,青猿叫断绿林西。昔人已逐东流去,空见年年江草齐。”唐张又新《煎茶水记》引陆羽之说,评庐山康王谷水帘水第一,无锡县惠山寺石泉水第二等,由此出“天下第二泉”之说种种。
《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全书三卷,十章,分别叙述了茶的起源、形态、种类以及栽培方法;茶叶的采摘和用具;茶叶的煎煮和饮用;茶叶的掌故和功效;茶的产地和优劣等。中国是茶的原产地和故乡,今天它和咖啡、可可并为世界三大饮料。茶在古代也称为“荼”“茗”,《尔雅·释木》就有记载:“檟,苦荼”。古代东西方贸易有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也有以茶为名的“茶马互市”和“茶马古道”。茶与丝绸、瓷器一样,是世界贸易中的重要商品,自英国东印度公司将中国茶引种到印度、斯里兰卡等地后,改变了当时的世界贸易格局。《茶经》也因全文被美国人威廉·乌克斯编著的《茶叶全书》收录而从东亚走向世界。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就是“茶叶税”,可以说茶深深影响了世界历史。《茶经》有许多版本,但宋本留存只有一个,即南宋刻《百川学海》本(《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1453号),此次据四川省图书馆藏本影印,以飨读者。“中华再造善本”收录补配南宋刻本《百川学海》中亦有此本《茶经》。值得一提的是,南宋左圭编的《百川学海》,虽然比公认“中国丛书鼻祖”《儒学警悟》晚七十余年,但《儒学警悟》没有宋刻本传世,《百川学海》以天干分集,凡十集收书百种,规模和收书范围都远超《儒学警悟》,是今日能见最早的宋刻大型丛书。《茶经》收录在壬集,此次影印,亦可窥宋刻本《百川学海》之一斑,可谓一举两得。
此本从钤印和题跋上看,历经五家后入四川省图书馆,第一家为明代程邃,藏印有“垢道人程邃穆倩氏”“程邃”“穆倩”,第二家为清代“扬州八怪”之金农,藏印有“金氏寿门”“金吉金印”“龙虎丁卯”,第三家为清代桂林唐岳,藏印有“桂林唐氏仲实珍藏图籍”“桂林唐氏珍藏”“十万卷楼”“函雅楼藏书印”“仲实手校”,第四家是近代著名书画家张大千,藏印有“张爰”“张季”“大千”“藏之大千”“三千大千”“大风堂”“大风堂长物”,第五家是民国四川大学教授陈迹,书前有其题跋,“践室长物”应该是其藏印。
孙显斌
二〇一九年六月
酒经
《酒经》又称《北山酒经》,作者朱肱,字翼中,又作亦中,自号无求子,宋浙江乌程(今湖州)人。主要事迹见宋李保《续北山酒经序》。元祐三年(一〇八八)进士。徽宗朝崇宁元年(一一〇二)日食,作为雄州防御推官、知邓州录事参军上书言灾异,弹劾执政章惇,被罢官,于是退居杭州大隐坊,号大隐翁,酿酒研医,大观元年(一一〇七)撰成医书《类证活人书》,刊布传世。《酒经》亦应在此时完成。政和四年(一一一四)因朝廷大兴医学,招为医学博士,与李保成为同僚。次年,坐东坡诗案,贬官达州。又次年即诏领朝奉郎、提点洞霄宫归朝,官至授奉议郎直秘阁,人称“朱奉议”。
中国古代的酒文化源远流长,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含酒精饮品的证据出自河南贾湖遗址,距今约七千五百年。《尚书》中即有《酒诰》一篇,劝诫君王不要沉湎于酒。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最早专门记述了酿酒技术,但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还是朱肱《酒经》。《酒经》全书三卷,分别叙述了酒的起源、掌故;酿酒工艺的发展流变;酒曲的分类及制法;酿酒的工艺流程和各类酒的酿造方法等。所述酿酒工艺与近代黄酒的酿造水平接近。无论《齐民要术》还是《北山酒经》都将制曲作为酿酒的核心技术来介绍,这也正体现了中国传统酿造技术的特点,即曲蘗发酵,它的技术核心是依靠曲蘗。曲蘗是经过长期培养和驯化的霉菌、酵母菌等多种有益微生物群落。发酵过程中酒曲里的微生物及其分泌的酶将粮食、水果等发酵成酒。中国传统还将酒继续酿造成醋,另外有酱曲专门用来发酵制酱,成为中国独特的调味品。由于在酿造过程中同时发生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还生成了氨基酸等多种营养物质,造就了中国酒、醋、酱等丰富而又独特的滋味。《酒经》的版本不多,有的还是仅有一卷“总论”的残本。此次据以影印的国家图书馆藏本(《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00738号)是唯一的宋本,并且首尾俱足,非常珍贵。从避讳和刻工上看,此本当为南宋前期浙江地区刻本。
此本从钤印和题跋上看,知其历经明清藏书名家递藏,后入国家图书馆。藏家如下:明代秦柄,藏印有“雁里草堂”“雁里子柄”;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钱谦益,藏印“钱受之”“钱谦益印”“牧翁”“敬它老人”,书后有辛丑(一六六一)钱谦益跋,称此书乃绛云未焚之书,行间校字亦似其手笔;著名学者徐乾学,藏印有“乾学”“徐健庵”“徐氏珍玩”“传是楼印记”;延令季氏静思堂,藏印有“宋本”、“季振宜藏书”、“季振宜印”、“沧苇”(季振宜)、“季大斗字子祈”(季大斗);汪氏艺芸精舍,藏印有“汪文琛印”“汪士钟印”“士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印有“铁琴铜剑楼”、“铁琴道人”、“瞿氏鉴藏金石记”、“菰里瞿镛”(瞿镛)、“良士珍藏”、“良士眼福”(瞿啓甲)。另有两方印未详藏家:“诚德堂”“江氏子玉”。
孙显斌
二〇一九年六月
目录
宋本茶经三卷(唐)陆羽 撰 宋刻《百川学海》本
陈迹题跋 一
卷上 三
一之源三
二之具四
三之造七
卷中 九
四之器九
卷下 二一
五之煮二一
六之饮二四
七之事二六
八之出三七
九之略三九
十之图四〇
宋本酒经三卷(宋)朱肱 撰宋刻本
卷上 四一
卷中 五三
总论五四
顿递祠祭曲五五
香泉曲 五八
香桂曲 五九
杏仁曲 六〇
瑶泉曲 六〇
金波曲 六二
滑台曲 六三
豆花曲 六五
玉友曲 六六
白醪曲 六八
小酒曲 六九
真一曲 六九
莲子曲 七〇
卷下 七一
卧浆七一
淘米七二
煎浆七三
汤米七四
蒸醋麋七九
用曲八二
合酵八五
酴米八六
蒸甜麋九一
投醹九二
酒器九六
上槽九六
收酒九七
煮酒九八
火迫酒九九
曝酒法一〇〇
白羊酒一〇二
地黄酒 一〇三
菊花酒一〇四
酴醾酒一〇四
葡萄酒法一〇四
猥酒一〇五
武陵桃源酒法一〇七
真人变髭发方一〇九
妙理曲法一一〇
时中曲法一一一
冷泉酒法一一二
钱谦益跋 一一三
相关推荐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立即8折购买!